首页
    党的建设
      企业文化
      1. 106故事
      2. 106视频
      成果展示
        联系我们
          文化凝起“铁”力量
          发布时间: 2015-05-21
          来源于:
          访问量: 2519

          本文发于《中国国土资源报》08版2015-03-31    

          本报记者    杨  旋   罗会江
          特约记者          金  光

          1997年,在地勘行业整体低谷时期,曾经两次被国家评为功勋地质队的四川省地矿局106队,同样处在艰难的境况中,严重的时候,一千多人的单位账面上只有几千元钱,是全局有名的“贫困户”。

          然而到了2014年,106队实现产值1.82亿元,综合实力由全局倒数第一,成功“逆袭”,利润额和利润率连续三年名列全局前茅,并拿下多个有分量的荣誉:2008年获“四川省文明单位”;2010年到2014年连续蝉联“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”;2013年获全国“百强地质队”;去年又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”。

          是什么力量让这只队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?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,就是文化。在17年的时间里,依托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等重点项目,106队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文化建设道路,打造了一支具有“铁的意志、铁的精神”的品牌地勘队伍。

          有职工质疑,“饭都吃不起,还抓什么文化建设?”

          毛泽东说过,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地勘单位。

          1997年,四川省地矿局调整了106队的领导班子。新任队长李成冰提出了“一年正规,两年好转,三年发展”的框架,同时也着眼于思考队伍长远发展,“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单位,是走不长远的。”需要一种文化作为支撑力,用文化凝聚队伍,用文化打造品牌。

         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。工会办公室主任段惠萍生在106队,长在106队,青春也奉献给了106队。对于这支近60年的老队伍,回想起当初困难时的情况,她苦笑着说,“简直就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。”

          那时候,没有项目,发不出工资,队上大部分职工都在外打工,擦皮鞋、蹬三轮,在茶馆里端茶倒水。1981年和1992年,106队两次被国家评为功勋地质队,作为经历过这样辉煌历史的老地质,大家内心的迷茫可想而知,未来在哪里,似乎看不到出路。

          在这样的背景下,还提文化,有职工质疑,“饭都吃不起,还抓什么文化建设?”

          但是李成冰心里清楚,要解决队伍的混乱,职工的茫然,要抓发展,必须先解决人心涣散的问题。这更需要文化,文化才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。

          于是,先从最细小的做起。在全队评比文明科室,文明家庭,文明个人。做得好的,大张旗鼓表扬奖励,做得不好就放上曝光台。刚开始大家还是有抵触,毕竟地质人长期跟大山打交道,不拘小节,但就是要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,慢慢引导职工一点一滴地改变。

          “虽然钱少一点,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好的形象,穿整洁一点,工作要有好环境,人有好的精神风貌。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共同价值观,知道队伍该怎么走,达到什么目的。”106队党委书记李可告诉记者,106队从创建区级文明单位开始,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台阶,到创市级、省级、省最佳,一路往上,直到去年走进了人民大会堂,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。

          从原来的一盘散沙,变成了一股绳。十几年的时间,见证了当初抓文化建设的正确。“队伍首先肯定是要发展,这是根本,但是怎样发展,还是得抓精神文明建设,依靠文化把每个人的力量在单位内部凝聚起来,创造地勘事业的辉煌。另一方面,文化向外发散,形成品牌效应,使106队在温江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品牌。”

          李成冰队长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发生的事。2010年一天,某银行成都支行行长,找到队长办公室,第一句话就说,我观察你们是一个很不错的单位,我来了三次了,每一间办公室都看过,看到你们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,很好,很有内涵的一个单位,我们愿意和你们这样的单位合作……李队长第一反应就是单位的保安系统出了漏洞。这位行长想和地勘单位寻求合作,也去过其他地勘单位,106队是第三次来,之前她都是从7楼到11楼,悄悄观察。尽管最后两家单位没有走到一起,但是这件事让李成冰感受很深。

          “每个人都是单位的形象,单位的窗口,我们抓文化建设,就是要求每个106人的精神气质,都是和谐的向上的。”这个小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
          “没有地质工作者的工作,就没有攀枝花的今天。”

          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作为一支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地质队,过去光辉的历程,岁月的积累,“三光荣”精神,都是106队厚重的基础。如何能在新世纪的文化建设中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,在继承中创新,是一个新命题。

          早在半个世纪前,根据国家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的部署,四川地矿局重点加强了攀西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工作,106队从雅安地区调到攀西地区,首先开展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勘探工作。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和探明,为攀枝花钢铁钒钛基地及攀枝花市的崛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
          为庆祝106队建队50周年,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专门送了一首词给106队——“五十年前,金沙江畔,王子尤未醒,红颜寂寞在。风云起,大军来,沟壑勘测地,帐篷宿营寨,激情豪迈,历尽艰辛天地改,宝藏现,攀枝花开。”

          这52个字,浓缩了106队在攀枝花找矿工作中的卓著功勋。攀枝花市是四川乃至整个中国的钒钛磁铁矿主产区。这里有三大矿区,白马矿区,红格矿区,攀枝花矿区,集中了我们国家的钒钛磁铁矿70%的资源量。而在这里的找矿主力军,就是106几代人在这里奉献了青春和汗水。正如攀枝花市一位主要负责人在106地质队一次会上说:“没有地质工作者的工作,就没有攀枝花的今天。”

          前几十年,106人发现了攀枝花,2000年以后,特别是近几年,106人又提出“再造一个攀枝花”的目标。

          在此背景下,找到了属于106印记的文化建设,特色便鲜明了,就是“铁的意志,铁的精神”,铁文化。

          做一名106人,我自豪,我幸福,我光荣。

          管理的核心在文化,文化的主体就是人。106队立足以人为本,通过文化建设,营造团结力量,丰富文化修养,完善精神品格。

          对重大、艰苦的项目,举行“出征仪式”,这是106队的创新举措之一。“队长、书记、总工,和参加会战或艰苦作业的同志,都到达现场,年轻地质队员表决心,整个场面振奋人心,极大地鼓舞了年轻人。”

          刚进入106队的大学生,都要接受多次的教育培训活动,围绕思想、理念、政治、业务等方面。同时,队上还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条件,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地质生产实习基地等。每年队上召开的重大会议,比如经济工作会议、青年干部座谈会等,都邀请青年代表参会,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106,明白地质工作岗位的重要性,并畅想未来,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。

          围绕中心抓文化建设,抓好文化建设促进队伍发展,构筑了坚强的战斗堡垒——干部队伍、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,在年轻人中,“106队发展我出力,106队发展我光荣,106队发展我受益”蔚然成风。

          近几年,借助建队50周年庆典,106队工会、团委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——编纂一本队史,印刷一本画册,出版一本征文集,拍摄一部专题片,组织一台大型晚会,创作一首队歌……“无论任何活动,从上至下,分工明确。活动虽小,但文化正是浓缩在这些细节里,通过这些细小的事,让106队的每一名职工都感受到,做一名106人,我自豪,我幸福,我光荣。”宣传科副科长熊燕如是说道。

          “17年的工作,我们就是围绕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,潜移默化地开展工作,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铁的队伍。所以在这几年发展过程中,我们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式。”李成冰队长说,“长期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,就是文化,就是我们106队铁的文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