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    党的建设
      企业文化
      1. 106故事
      2. 106视频
      成果展示
        联系我们
          踏遍万里群山,归来仍是少年 ——读《温家宝地质笔记》
          发布时间: 2020-07-27
          来源于:
          访问量: 2632

          2016年7月,是我离开母校中国地质大学的第10年,当年的几个研究生同学相聚在武汉,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,照片上是几张朝气蓬勃的脸,他们站在“艰苦朴素,求真务实”的校训旁,笑得异常灿烂。彼时我正在攀枝花仁和区大田镇石墨矿现场采访,年轻的地质队员们,租住在一个农户的家中,小小的一间房里放了5张简易床,其中一个男孩的床边放了这本书,我对他说:“别人打扑克的时候,你是不是在看书啊?”男孩会意的一笑:“现在谁还打扑克啊,我们都在看书啦。”

          2017年4月,我被调在队办公室工作。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是我的弱项,本身急躁的我,经常和同事发生冲突,推杯送盏之间,又常常迷失自己的方向。有段时间,人特别焦躁不安,我常翻看这本书,他说:“要有硬劲,更要讲方式方法,处理问题要留有余地;要有一颗倔强的头颅;要尊重领导,但不要迎合,因为奴相是可鄙的。”按照这个告诫,我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,逐渐做出了自己的风格。

          2018年7月,挂职北京。报社要求我代表挂职干部参加演讲,但写出来的几篇稿子都不满意。那天我坐在地质图书馆里胡思乱想,这本书就在书架旁,翻开一页,他说:“我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,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做。”我想起单位做区调的年轻队员们,是他们为我们这个从未做过区调的地勘队伍拿下了第一座口碑。我写下了《飞扬在金沙江畔的青春》。谢谢他给予我的灵感。

          这个他是“地大之光”,我们的老学长—温家宝。这本书,是学长在地质系统18个年头,从45本地质笔记,400多万字筛选出来的,属于我们地质人的“秘籍”—《温家宝地质笔记》。

          全文共分为4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野外地质考察笔记,主要是以在甘肃工作时的野外地质笔记为主;第二部分是管理工作笔记,主要针对甘肃地质工作和地矿部的地质工作的一些管理思想;第三部分是调研笔记,主要是在地矿部工作时期的一些调研;第四部分是学习研究笔记,是对工作的一些深入思考和研究。

          翻开地质笔记,读者可以从时间的排序,看到一个地质青年成长的过程。这位自认资质不足的少年,从念大学开始,就已经默默立下了将一生与高山为伴的朴素信念,怀揣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与忠诚,他默默无闻的烧锅炉,认认真真的去看书,踏踏实实的走过每一个勘测点,正是因为来时每一步的坚实有力,才会写出后来那一句:“硬是同自己的公正廉明分不开的”。有底气、有实力、有自己基层工作中站直的身板,才能有后来的“硬”。

          看到农村的老人妇女,他会写下悲悯的:“内心感到无比的惭愧”。32岁,他写下:“我必须抓紧这每一天,每一年,刻苦地学习,努力地工作,一息尚存,我决不放弃为人民积累知识,再服务于人民”。年少成名,30多岁的处级干部,他却告诫自己:“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和真才实学,没有实际经验和工作能力,除了日益增长的虚荣之外,还有什么意义?”

          老学长不仅是政治人物,更是诸多后辈眼中的明星。明星光环在身,很难不让读者质疑:这本书会不会粉饰太平?会不会避重就轻?会不会因为是大人物,就去美化他人生的过往?

          翻开这则笔记,一页页的原稿手记全在眼前,读者会发现,这本书只是简单的将地质青年的成长还原。每一篇地质笔记里,都记录着再平常不过的工作,在点滴的工作中,才锻造出后来为人民服务的温家宝。那时的他还不知道,他会遇到怎样广阔的天地,唯有植根于心的信念与执着,在祁连山中悄悄萌芽,在自我价值观的沃土上悄然成长,最终长成他自己想要追求的模样。

          2019年5月,川渝地大校友会在成都召开。那天所有的校友们都簇拥在赵鹏大院士身边合影。大家聊起我们的老学长,听说他也到了四川。师弟一脸的神往:“要是他能来校友会多好,我们要是能见到他该有多幸运!”

          我很想对他说:我们一生都很难见他一面,但书中呈现的那个追梦少年,却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榜样,只要按照他教我们的方式前行,就一定能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熊宴 队办公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