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    党的建设
      企业文化
      1. 106故事
      2. 106视频
      成果展示
        联系我们
          106队的女“铁人”
          发布时间: 2014-09-18
          来源于:
          访问量: 2604

          郑秋冰1984年7月毕业于郑州地质学院,同年12月分配来到106队,至今快30年了。在这30年里,她经历了地质队的低谷与春天,却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,在平凡而艰辛的工作岗位上,默默耕耘,无私奉献。带领部门同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,成为领导信任、同事们敬佩的女“铁人”。

          说她是“铁人”,一点也不过分。一年365天,真正闲下来的时候没几天,不是在办公室,就是在工地,她的手机基本上属于“热线”,通话的内容都是工作上的事情。对技术的不断钻研,使她成为106队在岗女职工中唯一一位女高级工程师。

          领导眼中的好项目负责人

          和勘察院的领导谈起郑秋冰,他们首先说的就是:“有他们两口子技术把关,我们很放心,他们是勘察院的顶梁柱,放弃了外界很多的诱惑,大局观念非常强,为勘察院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”

          勘察院近几年的项目已扩展到了西藏,去年在阿里的省道勘察项目海拔在4600米至5600米,每天要徒步工作8~12小时,一天要经历4种气候,空气非常干燥,嘴唇都是干裂的,住的地方就是简易帐篷,晚上睡觉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,吃的是半个月供应一次的蔬菜,条件非常艰苦,年轻人都吃不消。郑秋冰接到任务想都没想,带了盒“红景天”,就奔赴项目地。到西藏的第一天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,吃了药才慢慢缓解过来,稍有好转便开始投入工作。大大小小的项目,她都严格把关,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。

          30年来,领导从未听她抱怨过工作有多艰苦,环境有多恶劣,很多时候都是从跟她一起工作的同事口中了解现场环境情况的,也常常为她的身体状况担心,毕竟也是快50岁的人了,但郑秋冰工作起来就顾不上那么多了,一心就想着工作。

          青年职工眼中的好老师

          勘察院近几年招收了不少年轻大学生,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些差距,郑秋冰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讲解,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,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大家,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:郑孃。在野外现场,遇到比较恶劣的环境,郑秋冰总是冲在最前面。有一次,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,需要进行地基勘察,可是那地方全是齐腿深的稀泥,大家先是穿雨靴进入,还没走几步雨靴就被陷在稀泥里,郑秋冰二话没说,把鞋一拖,裤脚一挽,光脚就开始进行勘察。当时正值冬天,那种刺骨的冷可想而知,同行的年轻人都说:“郑嬢,让我们去吧!”郑秋冰却非常执着的要亲自去勘察,这样她才放心。无论条件多恶劣,只要是工作需要,她就会亲力亲为,保证勘察质量。对工作的敬业程度,令同事们非常感动。

          郑秋冰除了在工作上给予青年职工指导,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年轻人,经常提醒他们在工地上要注意防寒、防暑,做好安全措施。部门里谁遇到难处,她总是尽力帮助。

          丈夫眼中的贤妻良母

          郑秋冰和王成明在郑州地院就是同班同学,毕业后一起来到106队,算起来两人在一起有30多年了,从同学到同事再到搭档到家人,彼此的一个眼神对方都心领神会。

          虽然两口子工作很忙,经常加班,但他们基本上都是回家自己做饭,难得看见他们在外面下馆子。12点下班,1点过又到办公室来了,做饭和吃饭速度令人惊讶。细细打听,原来两口子早上一起去菜场买菜,用他们话来说相当于锻炼身体了,回到家就把中午要吃的菜准备好,下班回来了现炒,现煮,两人还进行了家务分工,郑秋冰炒,王成明洗碗。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忙碌的工作打下基础。也许大家会认为,平时工作这么忙,郑秋冰哪有时间照顾家人。事实却恰恰相反,她的女儿现在是重庆大学建筑学的研究生,寒假还自愿报名去艰苦地方参加生存训练,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。遇到公公婆婆身体不好时,她还主动把公公婆婆接到自己家来照顾,用丈夫的话说:“她很有孝心,对父母很好。”

          本想直接采访郑秋冰,听她讲讲工作中、生活中的事情,几次到部门里找她,她都去了工地,不过从领导、同事们对她的讲述中,我能想象得出她的一天有多充实,有多忙碌。

          郑秋冰是普普通通106人中的一员,是平平凡凡女性中的一员,却把工作角色、家庭角色都诠释得很好,用她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,她不愧是106队最美的女地质队员。(勘察院支部)